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42    次浏览
在抚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着黑边眼镜、面容慈善的老人,他从花甲到耄耋,18年来始终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就是现年85岁的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郑顺。郑顺从市领导岗位退休后,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欣然挑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担。在他的带领下,市关工委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郑顺先后被中国关工委和中组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被辽宁省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设计一张好的蓝图坚持干到底1999年,郑顺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市关工委领导班子。他翻阅了大量工作资料,虚心向周围老同志学习。2000年,他根据城市新建社区、企业主辅分离、农村乡镇调整的新情况,结合关工委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个重点突破,三个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勾画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的美好蓝图。在郑顺的带领下,市关工委相继召开了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一批典型经验。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已形成五级网络,由原来的2000个发展到4100个。他通过组织发动、典型推动、“五老”带动、表彰促动吸收更多的离退休同志参加关工委组织,全市关工委“五老”队伍由原来的2.8万人增加到3.8万人。2002年,郑顺提出在基层开展创建“五好”关工委活动的设想,并联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制发了文件。全市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创“五好”活动相继开展,“五好”达标率80%,提档升级的红旗关工委占达标关工委的三分之一。郑顺带领关工委一班人,对全市城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身体素质状况、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等情况进行调研,撰写了一批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他主持撰写的《关于抚顺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省一等奖,《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郑顺还先后向全国、全省推出了“三结合”教育、“新三好”活动、“兴业育人”、“英雄中队”、“青蓝工程”等典型和品牌,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我市关工委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给予高度评价。用雷锋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2003年,郑顺和一班人号召邓凤兰、乔安山等10名学雷锋典型,组建了市关工委弘扬雷锋精神报告团,后扩大到18名成员,10多年共作报告1556场,受教育青少年达124万人次。在他的力推下,各基层关工委先后组建了弘扬雷锋精神报告团,逐步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报告团体系。2009年,郑顺支持创办了弘扬雷锋精神公益性新载体“雷锋讲坛”,宣讲51期。2012年,郑顺指导望花区关工委创建了“雷锋文化大讲堂”。随后,基层“雷锋讲坛”、“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很快遍及城乡。这些载体平台与市关工委挂匾的雷锋纪念馆等6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机体系。 在郑顺支持下,市关工委学雷锋志愿者联谊中心1300名志愿者积极奉献社会,做好事万余件。市关工委等5家单位连续5年评选出59名“雷锋式少年”,2016年在“百姓雷锋”展览馆陈展上墙,将争做小雷锋活动引向深入。郑顺支持始创的“娃娃小楼长”活动,已扩大到全市116个社区,有5000多名“娃娃小楼长”成为雷锋式的小管家。郑顺带领一班人,组织“五老”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知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已成为市关工委的靓丽“名片”。为青少年中弱势群体送温暖郑顺格外关注帮扶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倡导市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农村中小学看望特困学生,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累计资金达10万元。抚顺“8·16”特大洪灾时,郑顺带领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共捐款130余万元,捐衣物5万余件。18年来,全市关工委“五老”累计捐款180万元,送温暖献爱心9万余次。1999年,市关工委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郑顺率先与新屯四校的特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每年捐助1200元帮助孩子重返课堂。仅4个月时间,全市就有1.8万名老同志捐款12万元,资助了645名濒临辍学的孩子。在“春蕾助学”活动中,郑顺先后结对帮扶5名贫困学生。全市共有1622名“五老”与1851名特困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受益青少年达1360人。搭时间、搭金钱、搭精力关心下一代工作,郑顺一干就是18年。“前方万仞关爱路,只顾攀登不问高”,这正是对郑顺18年余热生辉最贴切的注释。(记者单小书)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东北新闻网手机版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